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学校所属 > 正文

珲春五中|毕业证|办理原版样本确实好用

珲春五中|毕业证|办理原版样本确实好用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棱形;如钻石一般的造型,好像刚刚孕育出的花蕾

黄色;幸福、快乐、金色的、阳光的。

绿色;生命、活力、希望。

底座;是一本翻开的书,它既像托起希望的双手,有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白钢;刚毅、坚强、正义、纯洁。

珲春五中课程设置

1985年,根据1981年国家教育部《全日制六年制中学教学计划》开设思想政治、语文、外语(日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13门学科课程,采用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朝文版全国统编教材。将“三防”(防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教育安排在相关学科和课外活动,课时定40课时,集中或分散使用。

1993年9月开始执行《吉林省“六、三”学制朝鲜族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使用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教材,二、三年级仍执行原教学计划。

1994年9月起,根据国家教委印发的《实行新工时制对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的意见》,一、二年级执行调整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六、三”学制初级中学课程安排表。

1995年9月执行《调整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吉林省朝鲜族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安排表》和《朝、汉语文教材调整使用意见》,开设十四门学科课程(比汉族初中多一门汉语)外亦设置活动和地方安排课程。活动课程每周5课时,内设晨会(升国旗仪式、时事政策和行为规范教育),体育锻炼(间操、眼保健操),班团会,科技文体活动,校传统活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校定艺术节活动),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军事训练)。全年上课34周,复习考试3周,社会实践1周,校传统活动1周,机动1周,假期12周,共计52周。

1996年,利用活动和地方安排课程课时分别开设“两史一情”和人口教育单元教学10至12课时;三年级在第二学期增加职业指导课6至8课时。当年9月,落实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以课外活动形式开设每周1课时计算机教育课。至2000年9建立“新三室”,开展每周2课时计算机教育。

1997年3月,一、二年级开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课时定在学年26课时。教材使用《朝鲜传美故事》、《朝鲜族礼仪规范》(中学版)。

1999年9月,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调整活动课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2000年,城区12所初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

2005年3月开始,利用活动和地方安排课程课时分别开设民族历史课,两周一课时,全年20课时。9月开始开设民族修养实践课,两周一课时,全年20课时。

课程安排表

1999—2000学年度课程安排表

科目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上课总时数
思想政治222200
语文655544
数学555500
英语444400
历史222200
地理上学期3,下学期22153
物理23164
化学96
生物上学期2,下学期32153
体育222200
音乐111100
美术111100
劳动技术222200
周学科总课时3030303000

晨会每授课日10分钟
班团会111100
自习333300
科技文体活动111100
周活动课时555500
地方安排课程5160
周课时总量3535353500

珲春五中教学改革

1、办学理念改革

办学理念是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是办学理想的特殊表达, 是学校精神的“内核”。办学理念来源于办学实践并作用于办学实践,要体现教育的本质要求,应成为学校的灵魂。

2003年,我们制定了“珲春五中教育现代化工程2003—2005三年发展规划”。于是在这三年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着“教育现代化”这根弦,着力于建设现代化的教师、现代化的环境、现代化的设施等,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到2005年底,我们基本达到规划中的目标。于是,我们在想,今后的学校发展应该怎样转舵,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工作重点放在何处,如何建设我校的特色等问题。经过反复验证,我们终于出台了“珲春五中构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和谐校园工程3年发展规划”,把今后的学校发展、学校特色建设定位于构建民族文化校园这一点上。并在《2006—2008学校发展三年规划》中提出要实施“构建具有浓厚的朝鲜族民族文化氛围的和谐校园工程”,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办学理念之中,规划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我们组织全体领导和教师学习《2006—2008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和新课程理论,促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育人观、教学观和发展观,使全体教师明确新课程定位是基于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明确新课程强调的互动与探究的理念,明确“构建具有浓厚的朝鲜族民族文化氛围的和谐校园工程”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步骤,逐步建立自由法则理念,摆脱惟上、惟书、惟史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围绕我校“学校发展八个化”(教育思想现代化,师资队伍优质化,学校管理科学化,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 教育质量一流化,校园文化民族化,办学模式特色化)这一办学思路,渗透新课程理念,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武装头脑,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个性化目标。

2、课程改革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分国家、地方、校本三种类型,各类课都具有特定的价值以及三者之间具有价值互补性。我校遵循课程改革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的原则,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学校具有的特色和优势,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教育体系。

2003年开始,我们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聘请有关专家,组织相关人员着手编写校本教材。到2005年3月,我们已编写了《我们民族历史读本》1、2、3册,《我们民族修养实践》1册。我们根据教材完成进度,2004年1学期初开始,我们在一、二年级开设了校本课程《我们民族历史读本》,安排了三个科任讲课,每周一节课,到学期末已经讲到了第九课。2005年2学期开始,安排班主任讲《我们民族修养实践》,2006年4月准备组织《我们民族修养实践》公开授课活动。校本课程课做到了有教材、有科任、有计划、有教案、有笔记、有考察、有听课,使校本课程的管理做到了常规化。据调查,针对校本课程的开课,学生和家长反映特别大,学生特别喜欢上我们历史课。

自2000年开始,我们对英语、生物、体育、音、美劳各科的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课程引入、课程选择、课程改编和课程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慎重地进行综合课程的开发工作。(1)综合课程的整合。将音乐、美术两科整合为“艺术课”,将体育与心理健康课整合为“体育与健康”课,将劳技、微机和工业、农业实习基地课整合为“综合实践”课。(2)综合课程要做到课程内容的引入、选择、改编、创新和重新组合。由于综合课程是由两个以上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整合在一起,又没有现成的师资力量,现有的的教师知识和经验不足对综合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我将整合后综合课任课教师组织起来,互相融合、互相研究,共同找出可以相互连接的焦点,探索经验,各有侧重,合理搭配时间,挖掘内在联系,摸索上好综合课的途径。如:学生在历史课上考察探究人类衣着服饰历史,综合实践课中原劳技老师就上了一堂“纸模服装”裁剪课,原微机老师上了一堂欣赏、开发、制作古往今来的服饰微机课。如:艺术课将音乐、美术、文学融合为一体,课堂上优美的音乐、壮丽的山河画面,悦耳动听的诗朗诵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增加音美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2003年9月开始,我们根据新课程要求,安排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而研究性学习课程形态,作为一种课程在教师指导下,是从学习生活到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校教师进行了探讨。如:政治学科开展珲春白色污染状况的调查;朝文学科关于民族风俗与礼仪调查;数学学科开展了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筑路、挖掘、航空、航海等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中国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探索;哪家超市最便宜等问题的研究性课程的试验等。研究性学习式已经渗透于所有学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已被教师和学生所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研究性课程以某些学科为主进行了初步试验,试验遵循学生需要的优先性,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操作与体验,运用学生的所学知识。

3、教学模式改革

1985年,学校仍在沿用“五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综合结构课教学方法。为体现面向全体和启发式教学思想,开始引进和探讨“精讲多练”,“强化‘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自2003年5月开始,我校承担了省级规划性课题《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的实验。当时正值首轮新课程即将启动,怎么去实施新课程,怎么去教好新教材,大家都在积极思索又苦于无现成答案的时候。因此,我们觉得,实施和研究这一课题,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在诸多实验课题中,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主导性课题,以转变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方法指导为重点,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中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凭借,以学法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教师适时引领,有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与学互动,师与生共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验中,我们将研究的重点,确定为两点:即构建旨在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有利于学生形成新型学习方式的具体指导方法的研究。2003—2005年7月,我们初步摸索出了《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们感到,要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依据现代教学论构建与学习方式多样化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经过广大实验教师的探索实践,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分析总结大致可归纳为“自主—建构式”、“发现—探究式”、“实践—体验式”、“交流—合作式”等几种课堂教学模式。这几种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在学习中真正获得了发展。

2006年4月,为了进一步规范全校教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研究,决定在全校统一实施“自学自练”教学模式。

“自学自练”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自己学自己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实质是全过程让学生学。这个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珲春五中学校各种荣誉

1988年 4月 州足球传统校

1989年11月 省普通初中达标校

1990年 1月 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1991年 1月 延边州首批办好的示范校

1993年 3月 省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校

1993年12月 省贯策“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学校

1994年 3月 州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1996年 9月 延边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1998年 5月 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000年12月 省体育教学改革示范校

2001年 9月 “一体两翼”汉语教改先进学校

2001年11月 1996-200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01年 9月 省朝鲜语文教学改革先进单位

2002年 1月 省社区家庭教育实验指导基地校

2002年10月 中小学信息技术实验校

2002年10月 州标准化家长学校

2002年 3月 省优秀家长学校

2003年 3月 东三省美育教育优秀学校

2003年11月 州师德达标校

2004年11月 省健康促进示范校。创办时间。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