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镇|毕业证书|样本毕业证样本{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铜陵镇位于东山岛的东北端,三面濒海,唯西部与康美毗邻,下辖11个社区、1个行政村,13个渔业公司。是一座历经六百余年的文化古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是东山县的经济、文化中心。。别 名
蝶岛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福建省漳州市。邮政区码
363400
地理位置
东山岛的东北端
面 积
637公顷
人 口
52657人(2017年)。。铜陵,古名东山。
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备海防倭,在东山筑城垣,建水寨,置守御千户所。因
马銮湾
地连五都之铜砵,故易名铜山,属漳浦县六都五图。
清雍正十三年(1735)划属诏安县管辖。宣统二年(1910),属诏安县铜山自治区上区。建县时,为县第一区辖属,为县知事公署驻地。
民国29年,分设公道、正义两镇。
1950年5月解放后,属第一区,为区公所和县人民政府驻地(称城关)。1958年,为城关人民公社。1975年,分设城关镇和铜山人民公社。1980年4月,铜山公社并入城关镇。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铜陵镇。1994年因东山县改市需要,取消铜陵镇建制并入西埔镇,成为县城一部分,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恢复铜陵镇建制。
铜陵镇行政区划
铜陵镇下辖11个社区居委会,1个行政村,分别是:码头社区居委会、公园社区居委会、顶街社区居委会、下田社区居委会、桥雅社区居委会、大沃社区居委会、桂花社区居委会、演武社区居委会、文峰社区居委会、苏峰社区居委会、铜亭社区居委会、铜兴村。
铜陵镇人文历史
是一座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文物古迹丰富,素有“海滨邹鲁”之称。铜陵关帝庙是台湾470多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关帝文化是闽台文化交流重要纽带之一。是明代学者黄道周和清未书画家马兆麟的故里。“南溟书院”(文公祠)是宋代理学宗师朱熹的讲学处。“东山歌册”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昆腔、古八音、四平锣鼓等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蔚盛,省、国家级艺术人才辈出。
铜陵镇风景名胜
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四季如春,风光绮丽,是盛夏避暑圣地。镇区内有国家4a级景区——风动石景区 ,风动石、关帝庙、铜陵古城坐落其内,“石僧拜塔”、“虎崆滴玉”等礁石奇观神韵天成。有誉为“中国四大名屿”之一的东门屿,有“学贯古今”、“节义千秋”的黄道周故居及读书处,九仙山景区内有蔡潮、僧道宗等名宦学者的摩崖石刻。
铜陵镇铜山十八景
《铜山志·明铜山所志》载有“铜山十八景”之说,东山乡贤马兆麟先生曾作吟咏诗:
咏东山十八景
仙脚独步腾云汉,文公座上看天池;
虎崆滴玉龙泉清,梁山倒影日月明。
九仙石室弹歌唱,沙坡咿呵琴琴声;
七十二坎如云梯,百鸟归巢远高飞;
蓬莱仙景开圣迹,扬帆归澳得回归。
仙桶淋浴可戒斋,石僧拜塔绫罗纱;
故里放生三贵子,仙床睡卧万人家。
东屿文峰神显灵,黄莺打桃鸟无情;
风吹一石万钧重,摇倒旗山两马鸣。
注:诗中包蕴“内十景”和“外八景”
“内十景”即:1、鹅颈藏舟;2、虎崆滴玉;3、九仙石室;4、南溟书院;5、东壁星晖;6、南浦渔歌;7、天池胜景;8、蓬莱仙迹;9、南鸟归巢;10、虾蜃鸡鲤。
“外八景”即:1、雷峰旭日;2、苏柱擎天;3、梁岳拥翠;4、诏峦排青;5、征帆远棹;6、列屿高翻;7、沙堤落虹;8、苏野行浪。
铜陵镇风动石
附近的铜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东、南、北三面临海,西面直达九仙顶,因依傍铜钵、东山两个村庄,故各取一字名之。城墙为花岗石砌成,长1903米,高7米,城堞有864个垛口,东西南北各有城门,西南二处建有城楼,为环山临海的水寨。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戚继光在此全歼倭寇;崇祯六年(1633年),巡按路振飞大帅徐一鸣在铜山海面二次击败荷兰帝国东印舰队;隆武二年(1646年),郑成功以此为抗清根据地之一,训练水师,收复台湾;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从铜山港和宫前港起航东征,统一台湾。
城东门外海滨有天然石洞,传有虎踞,故号“虎崆”。洞长15米,宽约5米,有清泉甘美,大旱不干,壁上镌“灵液”石匾,称“虎崆滴玉”。城最高处九仙顶有“人世仙境”、“海天一色”、“宦海恩波”、“三岛春秋”等摩崖题刻20多处。一块刻有“瑶台仙峤”的巨石是当年戚继光、郑成功的水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