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东营港|毕业证|办理原版样本确实好用的最新动态,查看东营港|毕业证|办理原版样本确实好用毕业证样本的更多信息,搜索并申请适合您的职位,该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东营港,位于山东半岛北部、东营市河口区五号桩海域,渤海湾与莱州湾的交汇处,距黄河入海处北侧45公里。1984年建成。。建成时间。口岸级别
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码头数量
8个。。东营港的位置
东营港,位于山东半岛北部、东营市河口区五号桩海域,渤海湾与莱州湾的交汇处,距黄河入海处北侧45公里。港口通过东港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和张(店)东(营)铁路与山东公路网和铁路网相连,北至大连,是连接中原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的最便捷海上通道。[2]
东营港港口设施
东营港中海油5万吨码头
至2013年底, 东营港投产码头39个,港口吞吐能力突破3000万吨,成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油品和液体化工品特色港口。[1]
东营港港口建设
东营港原称黄河海港。 1994年4月18日,东营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港口以城市命 名”的指示精神,更名为东营港。
东营港由胜利油田投资1.2亿元兴建, 1984年开工,至1986年,共修筑防潮堤20公里, 引堤1840米,防波堤460米,引堤堤头水深为-5.5米,建成2个2000吨级泊位的码头和1个2000吨级泊位客货滚装专用码头, 并实现港域内水、电、讯、路四通。建港后,胜利油田海上钻探生产、生活的物资全部通过该港补给,年通过量50多万吨。1986年以来, 曾多次为渔船提供安全避风场所。1988年3月14日,首批总重量为30 0吨的进口设备在该港海运成功。1992年8月26日,东营至旅顺客货滚装运输航线开通。
1994年12月8日, 由市政府投资的东营港一期扩建工程奠基开工。扩建工程位于原东营港南1.7公里处。为解决黄河摆动和淤泥问题,建2道共14公里长的连续灌注桩挡墙, 2墙间宽300米为航道,航道水深-12.5米,开挖陆地港池,建成3×3000吨级码头。 至1995年底,共完成3000吨级杂货码头121延长米,口门工程沉管148米,航道疏浚50万立方米,完成防波堤工程350米,滚装码头80延长米,港池开挖114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投资3800万元。1995年12月22日,“鲁东渡8号”滚装船顺利驶进内港,安全靠泊,标志着航道已满足滚装船航行的要求,滚装码头已具备靠泊条件。3000吨级杂货码头主体竣工,护弦安装完毕。山东电视台曾于当时报道东营港滚装码头靠泊使用的消息。1995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东营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
东营港于1984年9月18日动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负责设计施工,胜利油田建港指挥部组织建设,先后建成东、南、北3条防潮坝和1条宽30米、长5.5公里的一级公路,南坝和北坝各长3000米,东坝长2590米。1985年3月,引堤工程正式开工,国务委员康世恩出席奠基仪式。1986年4月,由于国家压缩基建规模等原因,国务院指示停建该港口,引堤不再建设。至此,东营港由胜利油田投资1.2亿元,修筑防潮堤20公里,引堤1840米,引堤堤头水深为-5.5米,防波堤460米,30米宽一级公路5.5公里。建成2000吨级泊位码头2个和2000吨级泊位客货滚装专用码头1个,并实现港域内水、电、讯、路四通。
1992年1月27日,国家交通部以运水字[1992]13号文件批复东营港-旅顺航线,1992年8月26日正式通航。1993年12月8日,东营至旅顺客货滚装航线改为东营至大连客货滚装航线。1993年11月15日,山东省计划委员会以[1993]鲁计z-(基)字第988号文件批复《3×3000吨级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东营港扩建工程正式立项。1994年12月8日,东营市政府投资的东营港扩建3×3000吨级码头工程开工,扩建工程位于原东营港南1.7公里处,利用原五号桩码头进行扩建。建两道共14公里长的连续灌注桩档墙,2道间宽300米的航道,航道水深-12.5米,建成3×3000吨级码头。截止1995年底,完成3000吨级杂货码头121延长米,航道疏浚50万立方米,完成防波堤工程350米,开挖港池114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投资3800万元。1995年12月22日,“鲁东渡8号”滚装船顺利驶进内港,安全靠泊。1995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东营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1997年,东营港3×3000吨级泊位及配套工程建成使用;同年,东营港一类开放口岸正式对外开放。[3]
1999年,东营港采取航道疏浚与陆域填充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疏控航道的同时,吹填港口陆域低洼区段,节省投资。按照最浅底标高-3.5米的标准,自内而外施工,打通2700米航道,累计完成土方60立方米,满足吃水线在-5米以内的船只安全进出港口。3月,开展《东营港总体布局规划》的修订工作,年底通过专家评审。根据港区道路总体布局,实施港区中收路南段拓宽改造工程,由原来6米拓宽为12米,总投资160万元。至年底,东营港进出货轮55艘,其中外轮25艘,货物吞吐量6.3万吨。2000年,东营港二期工程完成设计,至年底,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2亿元,建成5个3000吨级泊位,2个滚装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总吞吐能力达到260万吨。[4]
东营港是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中心港口,自国家批准开放以来,由于航道和港池淤积,13年没有承担口岸进出口业务。为此,省口岸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督促指导。5月10—11日,邀请国家口岸办专程赴东营港口岸进行工作调研。省口岸办3次专程到东营港进行现场督促指导。12月9日,组织国家驻鲁查验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对东营港口岸2×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和原13号码头的对外启用工作进行验收,并报省政府同意后正式对外启用。[5]
2011年11月,东营港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实施。东营港总体划分为4个港区,形成以东营港区为主,以广利港区、广北港区、广饶港区为辅的港口体系。共规划港口岸线21.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0公里。[6]
2014年,东营港口岸新建4个液化泊位,[7]
12月4日,东营港疏港铁路项目全线开工,疏港铁路是东营市第一条地方铁路,全线长114公里。[8]
东营港航线
东营至旅顺客货滚装运输航线通航仪式
为加速黄河三角洲的开发, 东营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1月27日报请国家交通部批准立项,并委托北方交通大学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了研究论证之后,决定开辟东旅航线这条联结东北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的海上便捷通道。 东旅航线以东营港为起始至大连市旅顺新港, 水路距离112海里,是东营至旅顺铁路里程的八分之一, 公路里程的七分之一,海上航行只需8小时。东旅航线道航用船是“鲁东渡8”号。该船为日本建造,船身长74.7米,型宽14.2米,总号位1222吨,主机功率6400马力,载重1591吨,一次可装标准东风海车32辆,或小轿车64辆,载客铺(座)位230个。[9]
2013年8月29日, 东营至旅顺客货滚装运输航线正式通航,开启黄三角到 东北地区的海上最佳通道。[1]
东营港口岸运营
2014年,东营港口岸开始正式运营,当年外贸进出口6.6011万吨,进口6.6011万吨。[10]
【东营成为全国获得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数量最多的城市】2015年10月14日,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船舶"玄武湖"号,装载着56437.74吨原油顺利靠泊中海油5万吨级液化码头,这是东营港自1997年对外开放后首次接卸进口原油。国家批准东营市5家企业可使用进口原油的数量将达到1537.68万吨/年,东营成为全国获得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数量最多的城市。原油进口资质的逐步放开,不仅意味着地方炼油企业将会获得优质原料,同样也为成品油市场化改革做了铺垫。[11]
2017年,东营(水运)口岸进出口货物544.05万吨,入出境630(艘、架次)[12]
2017年,东营港完成吞吐量5418万吨,增长25.65%。[8]
东营港其它
中国山东东营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位于中国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东北部,北邻京津塘经济区,南连
东营港
胶东半岛,濒临渤海西南海岸,地处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
东营港发展方向
东营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定位是:立足黄河三角洲,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面向环渤海经济圈,服务鲁北及晋冀。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石化城、生态城、新港城;努力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早日成为鲁北及晋冀区域性物流中心;尽快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亮点。
东营港按照“国际标准、世界眼光”的建设理念和打造“国际物流港”的发展目标,
力争将东营港打造成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扇面的黄金纽带,充分激发对内对外凝聚力和辐射力,早日建成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13]
2016年,港口实际货物吞吐量达4383万吨,吞吐能力达5000万吨。[13]
东营港产业重点
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能源、机械制造、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和滨海旅游业,同时吸引私营企业前来港上投资,拉动港上发展。
东营港远景规划
到2010年,港口建成以原油进口、原煤出口、液体化工产品出口及大宗散杂货、集装箱为四大板块的泊位群,力争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跻身中国区域性重要港口行列;
到2010年,开发区建成区达到40-60平方公里,逐步建成集物流、仓储、化工、出口加工、生活、商贸、旅游观光、石油开发与运输于一体的经济新城区,成为渤海湾畔璀璨的明珠。
东营港港口优势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新区,与全国的开发区相比,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突出。东营港地处东北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山东半岛与京津塘地区交通通道的中心控制点,位于黄河入海口以北50公里处,北距天津港90海里,东距龙口港72海里,距大连港122海里,与河北曹妃甸、秦皇岛港隔海相望。东营港海域等深线密集,是渤海湾泥质海岸建设深水大港的天然良址。早在9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他所著的《建国方略》中预言:“当整治黄河工程已完成之日,此河口将得为航洋气船所经由,自然有一海港萌芽于是。”东营港是环渤海从龙口至黄骅1000公里海岸线上的区域性重要港口,在渤海湾西南岸及山东省港口布局中占据重要位置。二是交通非常便利。东营港出渤海湾与国内外各港口相通。开发区与各大城市都有高等级公路连接,距济南、青岛只有2小时车程,距北京、天津分别为3.5小时、2.5小时车程。通港铁路、环渤海高等级公路正在规划,东营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重庆、大连等地的航线,达到4d级标准,港区已成为环渤海交通大通道的重要一站。三是港区一体特色明显。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依托东营港建设,港区一体,以港带区,以区促港,有利于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四是土地资源充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规划范围内全部是尚未开垦的国有荒碱地,适宜发展各类临港产业。五是淡水资源富足。黄河在东营入海,流路稳定,多年平均径流量228亿立方米,港区一次性蓄水能力达1.17亿立方米。六是电力供应充足。区内已建成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变电容量达到11.3万千伏安;正在建设220千伏变电站,变电容量可达48万千伏安,可以支撑大规模开发建设需要。
经过多年发展,该区域已经形成了石油化工、盐化工、纺织业、机械电子产业、轮胎产业、造纸工业、食品工业等优势产业,尤其是石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12家炼化企业2005年原油加工能力达2065万吨,2010年原油加工量将突破3800万吨,具有发展大型石化企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是具有充足的土地空间优势。东营港后备陆域广阔,可以充分发挥临海优势,向内陆腹地辐射,逐步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临港产业和替代产业。
东营港(31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232平方公里控制范围内,全部是未开垦的空旷盐碱荒滩。在中国沿海地区已经没有后续土地可利用的情况下,东营港丰富的土地资源,将为港口和开发区长足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五是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优势。东营市政府对东营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高度重视,赋予港口和开发区更加优惠的政策。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迅速完善,建成区达到了供水、供电、供暖、道路、通讯、排水等条件。开发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为客商提供规范高效的“一条龙”全方位服务。
东营港发展前景
中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作为支持 《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先项目援助实施,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认东营市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先后批准东营市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农业综合开发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将发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列入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计划。山东省委、省政府把黄河三角洲开发与海上山东建设列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确定在东营市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规划历来把东营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列为黄河三角洲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将东营市列为主战场,东营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成为突破点。
[14]
东营港所处的黄河三角洲
东营港目前发展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建设五年多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黄蓝国家战略实施,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港口建设加快推进。目前,东营港7020米引桥和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3万吨级液体化工品码头已投入使用。将继续坚持“以港带区、以港兴市”战略,下大力气突破港口建设。大胆吸收社会和民营资本,投资16.07亿元,在现有引桥上再建8个业主码头,建设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品码头、2个2万吨级燃料油码头、4个5千吨级兼顾1万吨级精细化工品、成品油码头,2012年底全部建成投用,届时东营港将成为环渤海地区液体化工品运输的重要港口。在此基础上,将加快启动防潮堤、防波堤建设,建成10公里防潮堤;2013年,建成13.24公里防波堤,形成16.64平方公里港池,再逐步建设一突堤、二突堤、三突堤、四突堤4个码头作业区。“十二五”末,力争建成泊位50个,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2020年,吞吐能力达到亿吨,建成环渤海重要的物流大港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是项目引进成效突出。遵循“高质、高效、高端”及“绿色、生态”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实施项目引进,已成为了环渤海经济区极具潜力的投资新区。目前,全区已投产及在建项目达到27个,计划总投资468亿元。重点推动总投资278亿元、一期投资85.4亿元的华泰、万达、海科、神驰、大明“五大生态工业园”建设,为建设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高效生态化工产业聚集区奠定基础。突出抓好总投资40.6亿元的中海油106万方油库区项目、万通海欣200万方油库区项目,其中万通海欣100万方黄河三角洲最大的保税罐区,以及宝港精细化工品罐区项目建设。力争到2015年,临港物流园整体存储能力达到1000万吨,为建设保税港区和争取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奠定基础。加快推动中海油和大唐两大项目。推进中海油尽快实施500万吨/年含酸重质原油综合利用项目,为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奠定基础。同时,积极争取中海油渤海湾1500万吨原油在东营港上岸,为中海油建设东营港原油成品油仓储基地、精细化工基地、渤海油田专业服务基地及海洋工程基地创造条件。加快推动大唐一期投资83亿元的2×100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力争尽早立项开工。
三是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全区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投资13.3亿元,累计建成通车道路46公里,铺设供水管线84公里,架设电力线路115公里,完成填土4500多万立方米,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使用,项目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继续投资23亿元,推进生态产业区、仓储物流区、中央商务区“三大片区”配套建设。重点实施道路、填土、绿化、水系、供电、消防、给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完善。加快海员俱乐部建设,为外籍船舶停靠提供服务。加快海运学校建设,为海员培养提供平台。尽快启动金融大厦、电力大厦、海事大厦建设,优化港区环境,提升服务形象。加快推进海通港城花园、东港村新村、金港商城、幼儿园、学校、医院及超市等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
四是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建设了高标准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形成了优质、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大力推进“文明港区”、“和谐港区”和“平安港区”建设,开发区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的十强省级开发区,多年在市政府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
东营港环境污染及治理
由于东营港有几十家化工厂,所以环境污染较为严重。2013年2月17日,位于东营港的亚通石化公司发生毒气泄漏,导致附近约三万居民中毒,被罚款十万,停业整顿。
管委会对环境问题十分重视,对环境管理力度加大。
东营港省重要港口
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将东营港确定为山东省地区性重要港口,这标志着东营港在《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里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将更好地发挥东营港在加快全省港航业发展壮大港口经济中的作用。通过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区发展,到 2020年,东营港将被打造成为吞吐量超1亿吨的综合型大港。
东营港由山东省的一般港口上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后,在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将获得国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这对于将东营港建设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港口,助推高效经济区快速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据了解,为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山东省实施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推动黄河三角洲地区港口规划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山东省人民政府经与交通运输部商定,同意将东营港等3 个港口确定为山东省地区性重要港口,要求省交通运输厅据此调整全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相关内容,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有关规定,对3个港口总体规划组织修编,已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东营港对外开放
2011年2月10日上午,伴着一声响亮的汽笛,一艘来自巴巴多斯岛的货轮成功靠泊东营港3万吨级液体化工品码头卸货。这是东营港新建码头对外开放后靠泊的第一艘外轮,标志着东营港外轮停航十年后正式复航。
此次由中国外运山东有限公司东营分公司代理的“麦纳特”号外轮来自俄罗斯,装载21000吨利华益集团进口的燃料油。货轮在引航员引领靠泊后,检验检疫、边检、海关等市级联检部门迅速开展工作,对轮船进行登轮检疫、通关检查,为轮船办理入境手续,做好监护勤务,最短时间内完成了通关联检,确保了货物成功接卸。
图为“麦纳特号”油轮停靠在东营港码头泊位
东营港3万吨级液体化工品码头自2010年7月份投入运营以来,已经接卸船舶30多艘,油品30万吨,主要以内贸为主。随着东营港新建码头实现对外轮的开放,2013年,东营港液体化工品码头将在继续扩大内贸运输的基础上,加大外轮接卸频次,预计全年接卸油品达160万吨,大大降低港口腹地化工企业的运输成本。
2011年4月23日,由中国外运山东有限公司东营分公司代理的“伯利茨”籍“guoshun”号货船,装载3800吨工业盐,由东营港驶往韩国釜山。这是东营港自1997年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以来的第一艘国际出港货船,真正实现了东营人民期盼已久的“启航东营,扬帆世界”的梦想。
2012年2月18日下午,由中国外运山东有限公司东营分公司代理的从龙口港出发的利比亚籍“凯瑟琳”号油轮装载利华益集团进口的21000吨燃料油靠泊东营港2#液体化工品码头,2月20日顺利离开东营港,这也是东营港2012年度进港
的第一艘外籍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