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日照毕业证书|样本的最新动态,查看[rì zhào]|毕业证书|样本毕业证样本的更多信息,搜索并申请适合您的职位,该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求职必备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别 名
东方太阳城 、水上运动之都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山东省
下辖地区
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
政府驻地
东港区北京路198号
电话区号
0633
邮政区码
276800
地理位置
山东省东南部。方 言
日照方言-莒照小片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万平口、东夷小镇、九仙山、五莲山、浮来山
机 场
日照山字河机场
火车站
日照站、日照西站、日照南站
车牌代码
鲁l
地区生产总值
2202.17亿元(2018年)[1]
人均生产总值
75329元(2018年)[1]。。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
秦属琅琊郡。
西汉置海曲县,东汉更名为西海县。
三国魏时属城
日照市风光(8
阳郡并于莒县。
北魏置梁乡县,故城在今两城镇。
隋时归莒县,属琅琊郡。
唐、宋属密州。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日照之名始于此。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始设日照县,属益都府莒州。
元代日照县属益都路莒州。
明初,属青州府莒州。
清属沂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撤府,属胶东道。
1928年直属于山东省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日照县政府隶属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0年3月,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先后属滨海行署、滨海专署和三专署。
1950年,归属沂水专区。
日照地貌(5
1956年,归临沂专区。
1985年3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日照县改为日照市(县级),属临沂行署。
1989年6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
1992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日照市设区带县,以原日照市行政区成立东港区。
2004年9月,设立日照市岚山区。[4]
日照行政区划
根据2017年7月政府官网显示,日照市辖2区2县,共有11个街道、40个镇、4个乡,市政府驻地东港区。
下辖区域 | 乡镇隶属 | 政府驻地 |
东港区 | 日照街道、香河街道、石臼街道、奎山街道、秦楼街道、北京路街道、卧龙山街道、两城街道、河山镇、涛雒镇、西湖镇、陈疃镇、南湖镇、三庄镇、后村镇。其中,奎山街道、北京路街道由日照经济开发区代管,卧龙山街道、两城街道由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代管 | 日照街道 |
岚山区 | 岚山头街道、安东卫街道、碑廓镇、虎山镇、巨峰镇、高兴镇、黄墩镇、中楼镇、前三岛乡 | 安东卫街道 |
五莲县 | 洪凝街道、街头镇、潮河镇、许孟镇、于里镇、汪湖镇、叩官镇、中至镇、高泽镇、松柏镇、石场乡、户部乡 | 洪凝街道 |
莒县 | 城阳街道、招贤镇、阎庄镇、夏庄镇、刘家官庄镇、峤山镇、小店镇、龙山镇、东莞镇、浮来山镇、陵阳镇、店子集镇、长岭镇、安庄镇、碁山镇、洛河镇、寨里河镇、桑园镇、果庄镇、库山乡 | 城阳街道 |
统计截至2017年7月,参考资料来源[5] |
日照地理环境
日照位置境域
日照市位于东经118°25′~119°39′,北纬35°04′~36°04′之间,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黄海,西接临沂市,南与江苏省连云港市毗邻,北与青岛市、潍坊市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5359平方公里。[6]
日照地形地貌
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低,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最高点为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点为东港区东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占总面积的17.5%,丘陵占57.2%,平原占25.3%。日照地处海滨,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丘、水域、湿地、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底,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最高点为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点为东港区东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占总面积的17.5%,丘陵占57.2%,平原占25.3%。境内河流纵横,分别归属沭河、潍河,除潍河流入渤海外,其余流入黄海。较大河流18条,总长461.4公里,流域面积5222.7平方公里。日照境内有大小山头4358座。西部为泰沂山脉系,大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北部山脉多呈南北和西南、东北走向;中南部有7条互不衔接的山脉,走向各异;东部属胶东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的有39座。[6]
日照气候
日照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潮湿,台风登陆频繁。年均气温12.7℃,年均湿度72%,无霜期223天,年平均日照2533小时,年均降水量874毫米。空气质量为国家二级标准。日照属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因其濒临沿海,受海洋影响显著,相对同纬度其他内陆地区四季温差较小,因此夏冬季气温适中。[6]
日照水文
全市河流分属沭河水系、潍河水系和东南沿海水系,较大河流有沭河、傅疃河、潮白河、绣针河、潍河、巨峰河等。其中:沭河是日照市境内最大的河流,由沂水进入莒县境内,纵贯莒县南北,境内干流长83.29公里;傅疃河是日照市最大独流入海河道,境内干流长60.72公里;潍河经莒县、五莲县入墙夼水库,境内干流长47.5公里;绣针河是省际边界河道,境内干流长度24.42公里;潮白河是日照市与青岛市边界河道,境内干流长41.83公里。
日照海滨风景
日照海岸位于黄海中部,岬湾相连,北起甜水河口,南到绣针河口,全长168.5公里,属于比较平直的基岩沙砾质海岸。海岸线上有石臼湾、佛手湾两大天然港湾与日照港、岚山港组成的日照港群。近陆岛屿有桃花岛、出风岛;远有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组成的“前三岛”,面积0.42 平方公里。日照无天然湖泊,共有水库595座,总库容13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座,分别是日照、青峰岭、小仕阳水库;中型水库10座,分别是马陵、巨峰、峤山、户部岭、长城岭、石亩子、学庄、河西、小王疃、龙潭沟水库。
日照自然资源
日照土地资源
日照市土地资源总量日照市土地总面积为8025127.7亩,农用地6433271.4亩,建设用地1065614.3亩,未利用地526242.0亩。其中:耕地3461468.1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43.13%;园地739752.2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9.22%;林地1137295.4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4.17%;其他农用地1094755.7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3.64%;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866966.7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0.80%;交通运输用地64935.9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0.81%;水利设施用地133711.7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67%;未利用土地为288414.1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3.60%;其他土地为237827.9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2.96%。
东港区1706589.1亩、岚山区1148760.5亩、莒县2924321.1亩、五莲县2245457.0亩,莒县面积最大,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36.44%,岚山区面积最小,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4.31%。
日照市有岛屿4个,分别是平岛、达山岛、车牛山岛、太公岛,共计面积600.7亩。
日照生物资源
日照市共有野生动物207种,隶属4纲26目11属。其中两栖纲7种,爬行纲15种,哺乳纲14种,鸟纲171种。现有野生鸟类中,有留鸟37种,候鸟134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4种(丹顶鹤、大鸨、金雕、白鹳),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20种(黄嘴白鹭、大天鹅、白额雁、鸳鸯、灰鹤等)。野生兽类中,以蒙古草兔及刺猬分布较广。
日照矿产资源
日照市横跨胶南隆起、胶莱坳陷和沂沭断裂带三个ⅲ级构造单元,
日照河山摩崖石刻
出露地层齐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地下水、矿泉水等矿产资源。已发现56种矿产,分别为铁、锰、铜、铅、锌、金、银、稀土、锆英石、白云岩、石灰岩、蓝晶石、红柱石、铸型用砂、煤、硫铁矿、磷、盐、金红石、钾长石、蛇纹岩、橄榄岩、萤石、重晶石、瓷石、高岭土、耐火粘土、石棉、硅石、硅灰石、滑石、石膏、砖瓦粘土、页岩、大理岩、花岗石、方解石、蛭石、膨润土、榴辉岩、玄武岩、沸石、水晶、刚玉、园林石、坤山玉、莒翠绿、紫豆瓣、砚石、海砂(河砂)、石墨、硅化木、金刚石、矿泉水、地下水。
日照人口
201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06.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7万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147.30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6.08‰,人口死亡率5.96‰,人口自然增长率10.12‰。省内迁入4920人,省外迁入8114人。年末常住人口293.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8万人。[1]
日照经济
日照综述
日照市区新貌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核反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02.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提前两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6.4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22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971.5亿元,增长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329元,增长6.8%。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9:48:44.1调整为7.6:48.3:4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45.8%和50.7%,分别拉动gdp增长0.3、3.3和3.7个百分点。蓝色经济实现增加值1211.45亿元,占gdp的55.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市新落地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488个,到位资金386.91亿元,其中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244个。经济园区“四上”企业达到654家,比上年净增82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5.38亿元,增长12.0%。
市场主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5.12万户,注册资本(金)6504.6亿元,分别增长17.0%、28.3%。市属国有企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年末,16家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706.81亿元,增长14.6%;实现营业收入391.97亿元,增长9.4%;实现利润总额27.64亿元,增长25.3%;上缴税费22.89亿元,增长10%;存量融资729.56亿元,其中年内新增融资289.92亿元;市属国有企业重大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68.73亿元。
就业创业工作稳中有进。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3万人,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1.3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25%,低于控制目标1.25个百分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9亿元,支持2174人自主创业。举办日照市第四届创业大赛,县级以上创业孵化平台26家,3个乡镇(街道)获评省级创业型乡镇(街道)。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轻负担6570万元。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引导扶持1420名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6.2%。建成启用首个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并成功争创省级产业园,58同城等26家企业已签约入驻。
市场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八大类商品价格全面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分别上涨6.1%、4.2%,涨幅比上年回落1.4、7.5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全年投入扶贫资金6.4亿元,4333人脱贫,为8.99万贫困人口落实帮扶措施,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无返贫人口,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有序退出。全市551个产业扶贫项目累计实现收益65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贷款总额10.16亿元,“央行资金产业扶贫贷”贷款总额1.77亿元,分别列全省第一、二位。在556个村聘请护理员916名,为4600名贫困失能老人实施互助养老扶贫,“三专一减”健康扶贫使贫困人口获益2770.38万元,为12425名学生发放教育扶贫专项资金5469万元。交通扶贫完成投资6.63亿元,建设16 个项目、455.6 公里道路,水利扶贫投资5.8亿元。开发扶贫公益岗位911个,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通过转移就业脱贫5944人。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7%。第三产业投资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支撑,拉动全部投资增长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之比由上年的2.1:41.4:56.5调整为1.3:31.7:67.0,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7]
日照第一产业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7.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94亿元,增长15.7%。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达9200余家,其中“新六产”带动主体614家;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超过150万亩,日照绿茶入围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百强榜。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2.01万亩,粮食总产85.11万吨,单产421.34公斤/亩。禽肉蛋奶供应充裕,全年猪出栏188.65万头,羊出栏52.09万只,牛出栏5.11万头,活禽出栏8505.8万只。
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争创日照绿茶、五莲国光苹果2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效期内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总数530个、新增41个。全年瓜菜果茶食用菌特色产业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75家,新增2家,总面积达到11.79万亩。
新一轮“林水会战”实现新突破。全年完成造林10100.44公顷。其中,经济林4758.87公顷、防护林4233.63公顷、用材林1107.94公顷。全市育苗2862公顷,7039.31公顷林地纳入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年建设重点水利工程121项,完成投资26.4亿元。治理河道330公里,整治村庄汪塘、门前河600余处,加固小型病险水库54座。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2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平方公里,完成移民扶持、避险解困项目164处。全面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湖长体系,完成61条重点河道划界确权工作。完成397个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80%。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前列。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村居总数的99.8%;完成确权家庭承包耕地面积216.8万亩,颁证61.8万户。新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8.9万亩,累计81.6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7.7%,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7%。
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26.07亿元,增长9.2%。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80.7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6.4万台。农机合作社226家,农机户25.4万户,乡村农机从业人员22.9万人。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9.74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6225吨。[7]
日照第二产业
“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全市工业主导产业持续壮大,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3%,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9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为21.9:78.1,轻工业增加值增长7.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6%。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9.19%。
重点产品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精品钢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先进钢铁制造发展迅速,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端钢材占比继续提高。新兴行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2%,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5.4%。体现消费升级的有关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24.5%。
企业盈利水平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7.4%,利润总额在上年快速增长基础上继续增长22.9%;主营业务利润率6.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5.31元,比上年减少1.16元,降成本成效显著。
电力供应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27.5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工业用电量185.59亿千瓦时,增长16.9%。全年完成供电量124.75亿千瓦时,增长25.9%;售电量119.32亿千瓦时,增长25.4%。规模以上企业风力、光伏、生物质、垃圾焚烧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合计11.14亿千瓦时,增长6.1%,比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增速快4.6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为5.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7]
日照第三产业
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4.10亿元,增长7.5%。其中,354家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53.89亿元,增长0.9%;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620.21亿元,增长8.7%。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623.07亿元,增长7.4%;乡村零售额151.03亿元,增长7.7%。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708.88亿元,增长7.2%;餐饮收入65.22亿元,增长10.6%。
零售业态多样,网络交易保持高位增长。零售业态呈现多元发展态势,满足各层次个性消费需求。其中,重点监测的八大商场全年实现零售额36.0亿元,增长1.2%;专业店实现零售额35.86亿元,增长3.2%;百货店实现零售额9.31亿元,增长8.2%。全年完成网络交易额655亿元,增长20.0%;网络零售额51.80亿元,增长28.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网络实现零售额1469.80万元,增长972.9%。
房地产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6.56亿元,增长1.8%;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267.77万平方米,增长5.2%。房屋施工面积1628.64万平方米,增长22.7%。全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6000套,全部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基本建成21938套。
建筑业实现稳定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86.95亿元,增长9.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6.7亿元,增长0.3%。
货物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95.4亿元,下降1.5%。其中,出口406.1亿元,增长16.1%,增速居全省第一位;进口489.2亿元,下降12.5%。货物贸易结构进一步均衡,出口占比45.4%,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年进出口额过亿元企业达到71家。日照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77.7亿元,增长12.0%,其中出口180.4亿元,增长24.3%。
利用外资质量提升。新设立利用外资项目23个,实际利用外资14.03亿元,下降67.1%。现代汽车集团、华润集团、光大集团、金鹰集团等13家世界500强企业23个项目落户我市。总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101个,提升了全市汽车及零部件、浆纸、石化等产业链发展水平。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主要来自现代派沃泰自动变速箱、日锻气门、帕卡表面处理等项目,来源地以韩国、日本为主。
境外投资规模保持稳定。全市实际境外投资44122万元,以原有项目增资为主,新增境外投资项目较少。主要投资项目有岚桥集团巴拿马港口项目、凌云海新西兰农庄及水厂项目、浮来春柬埔寨农业开发项目等。东南亚区域是我市企业主要投资地。
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企业(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91家,完成年度目标的152%;1家拟上市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累计4家;展望科技成功在新三板挂牌,累计9家;年内新增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80家,累计257家;设立运作市级投资基金6支,总规模33.6亿元;全年实现债券、股票融资162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市级保险公司41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64家,其中法人机构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84亿元,占保费总数的33.1%,增长5.0%;人身险保费收入46.10亿元,占保费总数的66.9%,增长11.5%。全年支付赔款及给付23.56亿元,增长19.9%;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13.25亿元,增长21.5%;人身险赔款及给付10.31亿元,增长18.0%。全行业承担责任风险2.48万亿元。[7]
日照社会事业
日照科技事业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959件,增长57.7%;发明专利授权300件,增长40.8%;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66件,增长29.4%;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99件,增长28.9%;电子申请率97.1%。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44家,新增52家。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新备案星创天地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9家、农科驿站30家、院士工作站7家。全年引进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125项,技术合同登记174项、合同额13.02亿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新注册成立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日照研究院、日照地质地理信息大数据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年末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准予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41家;山东名牌产品157个,增加14个;山东省服务名牌45个,增加9个;地理标志商标30件;全市商标注册总数17551件。全年商标申请7589件、商标注册4365件,分别增长52.4%、76.4%。拥有国家质检中心1家,省级质检中心4家,省级计量站1家。
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丰硕。新招引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44个、创新团队57个、创新人才814人。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分别达24人、12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419人次。发挥人才创新发展院和企业发展研究院“蓄水池”作用,有102人入院管理。为全市高校毕业生发放补贴资金2281.67万元。建成、在建人才公寓1256套。组织承办了“技能中国行2018—走进山东”技能展示交流活动,成功设立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日照基地,鲁南苏北十市技能人才联盟签约成立。市技师学院被认定为全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44万人,获证1.3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788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299人。
日照教育事业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含大学科技园高校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8所,在校学生66890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未含技工学校)13所,在校学生2.64万人;普通中学95所,在校学生15.03万人;小学285所,在校学生19.8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幼儿园637所,在园儿童9.8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1103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99.95%、99.06%。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参加机器人技术应用、分布式光伏系统装调与运维等15个项目比赛,共获得2金、11银、1铜,列全省第3名。
日照文化事业
日照市图书馆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93处(包括文化站数量),其中影剧院2个、博物馆4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美术馆1个,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12家。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55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有广播电视台3座,10套电视节目,5套广播节目,全年广播播出节目3.4万小时,电视播出节目6.93万小时。有转播电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3%,电视人口覆盖率92%。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9.45万户。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加强。成功举办“活力日照·乐享文化”2018年市民文化艺术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群众歌会、日照市少儿合唱节、日照戏剧周、公益电影放映周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为农家书屋补充配送图书2.2万册、数字卫星高清播放机100台,成功申办“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中小学生管乐独奏展演活动。策划举办“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8年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日照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现全市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零”的突破。影视产业加快发展,电影《米娜的世界》《山春花》等在日照启动,电视剧《大哥》《当你老了》拍摄完成,24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公益科教片在莒县开机。在全市15个乡镇开展乡村文化大集试点,巩固提升文化扶贫工作,全市301个贫困村,均建成文化大院。
日照医疗卫生
日照市人民医院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进步。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34处,其中,医院57处,乡镇卫生院46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8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处,卫生监督机构5处,妇幼保健机构5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处,门诊部、诊所等605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1548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3179张。共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69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7148人,注册护士8150人。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诊疗1837.33万人次,出院病人53.28万人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基层卫生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有效改善,日照心脏病医院投入运营。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持续增强,连续36年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健康扶贫工作扎实开展,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顺利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发展迅速,医养健康产业逐步壮大。
日照体育事业
日照国际马拉松
体育运动蓬勃发展。成功申办第25届省运会,举办第24届省运会自行车皮划艇比赛、国际太极拳大赛、中国(日照)国民休闲水上运动会、中国体操节、日照国际马拉松和省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闭幕式等重大赛事活动。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群众体育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体医结合经验在全省推广。新建全民健身工程255处,成立2008个社区和村级体育总会,基本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健身组织网络。开展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659项,吸引旅游人数突破1300余万人次。“海滨山岳行”体育旅游线路荣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大青山国际太极拳大赛和山海24小时挑战赛荣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日照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荣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体育彩票销售突破7亿元,市场份额达到57.78%。
积极参加第24届省运会,231名运动员参加15个大项的决赛,共获青少年组金牌22.5枚、银牌17枚、铜牌21枚和86个四至八名的成绩,位列金牌榜第11名;省运会综合金牌54.5枚,位列金牌榜第11名。
日照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大力实施全民参保,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4.2万人、42.26万人、28.77万人、38.52万人和31.63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9206人、16533人、10457人、10285人和9786人。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9.09万人、234.14万人。全面取消社保待遇领取资格集中认证。顺利完成2018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惠及21万名退休人员。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100元提高到118元。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全市职工全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全面开展医保单病种付费,将151个病种纳入单病种结算范围。协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配合岚山医共体落地实施。继续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按要求提高工伤保险待遇。建筑业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保持100%。
群众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改善。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640元调整为1730元。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稳步提高。城市低保人数4600人,保障标准提高到550元/人/月,人均月补助358元,比上年提高20元。农村低保人数55502人,保障标准提高到395元/人/月,人均月补助257元,比上年提高36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社会救助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救助管理站3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处。年末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54个,收留抚养人数7880人。乡镇敬老院50个,总床位数达到6049张。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6636元/人/年,照料护理标准全自理3480元/人/年,半护理5220元/人/年,全护理10440元/人/年。全年福利彩票发行额5.1亿元。
平安日照建设深入推进。全市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持续平稳,全市接报违法犯罪警情下降4.3%,刑事立案下降16.2%,万人发案率18.64起,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9起,死亡人数56人,分别下降6.8%和13.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25人。
日照邮电通信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9.48亿元,增长51.5%。邮政行业业务总量9.57亿元,增长14.8%;实现业务收入5.45亿元,增长16.6%。其中,快递业务量3781.28万件,增长17.8%;业务收入3.06亿元,增长24.1%。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9.21万户,下降4.8%;移动电话用户287.85万户(非沉默用户),其中4g用户197.96万户,增长20.5%。
日照资源环境
土地资源利用成效显著。严守全市295.2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全年报备入库补充耕地3.43万亩,水田1723.35亩;实施增减挂钩项目132个村,节余挂钩指标1.2万亩,验收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4个,复垦农用地953.08亩。保障发展用地需求,完成海汇新能源汽车、市文博中心等13个重点项目3894.74亩用地初、预审工作,上报省级批复城市批次用地、单选项目和市批农转用面积共计23019亩。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完成划拨土地344宗18936亩,协议出让土地134宗3999亩,公开出让土地275宗14854亩,土地出让价款160.03亿元。全年启动储备项目41宗11862亩,完成收储37宗10496亩。全年市域范围内共办理不动产登记42.77万件,其中,发放不动产权证书、证明13.22万本。
矿产资源开发质量效益双提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落实“生态立市”战略要求。全市已发现矿种63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32种。全市矿山企业由210处整合压减至90余处,其中省级发证矿山11处,市级发证30处,县级发证50余处。加大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推进矿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做好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完成矿山恢复治理项目58个。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市区环境空气中四项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浓度分别为42、79、12、35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6、8、4、1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79,比上年改善9.3%。市区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78天,增加14天,其中国控站点优良率为76.4%,提升0.4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居全省第一方阵。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或好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点位数占100%。省控及以上重点河流断面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改善14.6%和4.4%。年末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省级生态乡镇41个、绿色学校145所、绿色社区85家、环境教育基地63个。
日照城市建设
日照市区航拍
城市载体功能增强。加快完善中心城区市政设施,城市建成区面积110.7平方公里。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35%,比上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年末城市道路912.88公里,面积1908.08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市道路48条,全市(含五莲县、莒县)排水管道总长度2824公里。全年城市自来水供水总量7890.89万立方米。城市使用天然气总户数27.1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1.55万吨,下降0.6%;供应天然气总量2.85亿立方,增长21%;年末用气普及率99.8%。城市(含五莲县、莒县)集中供热面积2815万平米,新增234万平米,增长9.1%。全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749.47公顷,其中公园面积1074公顷。市区现有动物园、公园33个。
年末全市(含县)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620辆,其中清洁能源公交车313辆,新能源公交车786辆,年客运总量9237.7万人次;出租汽车运营车辆1398辆,年客运量2702万人次。全市拥有公共交通汽车1836.30标台,每万人6.27标台(含城乡公交)。[7]
日照交通运输
日照综述
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2487万人次,增长1.4%;公路货运量9403万吨,增长9.6%。海上客运量47.60万人次,下降15.5%;海上货运量756.74万吨,下降14.2%。铁路发送旅客量161.30万人次,增长7.7%;铁路货运量7995.98万吨,增长3.6%。机场客运量90.13万人次,增长22.2%,提前7年达到设计能力;货运量1448.69吨,增长41.1%。
日照港口
日照港
港口生产形势良好。沿海港口新增泊位1个,新增通过能力1750万吨。全市生产性泊位74个,年通过能力2.56亿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4个。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38亿吨,增长8.9%,日照港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7位。其中,外贸完成2.95亿吨,增长5.6%;集装箱吞吐量401.72万标箱,增长24.1%。有六种货物过千万吨,其中金属矿石17735万吨,增长6.8%;石油及制品6874万吨,增长5.1%;煤炭4816万吨,增长19.6%;木材2486万吨,增长13%;钢铁1412万吨,增长42.8%;粮食1212万吨,下降3.0%。
日照航空
日照山字河机场
日照山字河机场(rizhao shanzihe airport,iata:riz,icao:zsrz)简称日照机场;位于中国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山字河,距离日照市中心19千米。机场目前已开通至北京(大兴、首都)、上海(浦东)、大连、哈尔滨、广州、厦门、深圳、西安、兰州、郑州、重庆、天津、沈阳、成都、太原、海口、武汉、长沙、济南、杭州、长春21个城市22个通航点的航班。201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90.12万人次,同比增长22.2%;货邮吞吐量0.14万吨,同比增长41.1%;起降架次7.95万架次,同比增长83.4%;分别位居中国第101、第99、第44位。
日照铁路
高铁日照西站
2018年日照西站建成运营,青盐铁路正式通车,2019年鲁南高铁正式通车,我市正式跨入“高铁时代”。铁路发送旅客量161.30万人次,增长7.7%;铁路货运量7995.98万吨,增长3.6%。日照站将于2020年进行开工改造,项目涉及现有站房、广场改造提升,其中包括新建日照站北广场与站房、改扩建南广场与站房、新建高架候车室、新建海曲路地下通道、烟台路跨铁路立交桥和威海路下穿铁路隧道等项目,改造后的日照站将会作为新菏兖日铁路、青盐铁路和日兰高速铁路在日照地区的始发终到站继续运营。
日照公路
潍日高速日照段
截至目前,日照境内的高速公路有:日兰高速、沈海高速、潍日高速、长深高速、日照石臼港区疏港高速、日照机场高速。2018年末全市通车里程9233.2公里。其中,国道439.35公里,省道305.98公里,农村公路8487.90公里。按照等级分,高速公路214.58公里,一级公路400.22公里,二级公路1110.49公里,三级公路501.61公里,四级公路7006.33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64.8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0.4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08%。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9.50万辆,增长10.8%。民用轿车保有量40.30万辆,增长10.7%,其中私人轿车38.74万辆,增长10.8%。
日照历史文化
日照综述
日照之名,始于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日照以“山海雄观,鱼盐利饶,钟灵毓秀,代多伟人”而著称,文化底蕴丰厚。牛津大学出版的《世界史便览》称,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的日照两城,是亚洲最早的城市。日照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现已发现两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其中1934年发现的两城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莒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原始陶文早于甲骨文1000多年,为中国文字始祖;莒文化曾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日照黑陶已有五千年历史,是华夏文明之瑰宝。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与上海金山县、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
日照民俗文化
元旦迎日祈福大典
日照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文化起源地,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历来有太阳崇拜的习俗。据考证,《山海经》中记载的羲和祭祀太阳的汤谷和十日国就在日照地区。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上的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太阳神石、太阳神陵、大羿陵、老祖象、东方神龙、老母庙、石鸡、石椅、石磨、日晷等与太阳崇拜有关的遗迹。莒县凌阳河出土的“日火山”和“日火”陶文以及陶器上出现的大量太阳纹,都充分证明日照地区东夷先民的太阳崇拜传统。
《后汉书,方术列传,赵彦》记载:莒有五阳之地:城阳,南武阳,开阳,阳都,安阳等地名,
元旦迎日祈福大典
都是古莒国太阳崇拜的直接证据。莒县博物馆苏兆庆先生在“夷人崇日与秦始皇东巡琅琊”一文中说:“特别是东夷民族对太阳神的崇拜更有其悠久历史传承,不少有关太阳来历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于民间”,“主要崇拜太阳的少昊羲和族,居住在汤谷(亦称旸谷)一带,是太阳神赐福下民的圣地”。“用史迹和考古资料对这些古代神话进行印证,可能汤谷就在东海之滨的琅琊一带。这里的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已掌握了用日出方向判断四时,并将这种原始历法用于发展农业和航海事业”,“祭日活动,解放之初,莒地依然流行”。
日照有一个民俗节日叫太阳节。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农民把新收获的麦子做成太阳形状的饼,供奉太阳,感谢太阳给了大地阳光,让农民获得了丰收,据说后来这饼越做越大,厚的就叫锅饼,薄的就叫煎饼,这就是山东大煎饼的来历。1992年,日照人自己作词谱曲,由著名歌唱家范淋淋演唱的《这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获得全国新歌比赛大奖,被中央电视台选项为每周一歌。
日照艺术文化
日照农民画
日照和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日照农民画,是日照民间传统抹画的继承与发展,在全国民间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先后经历了明清时期的孕育期、建国初期的雏型期、改革开放后的定型期以及新世纪的创新发展期。明清时期,日照抹画大量应用在器物、门帘、楼宇装饰上。新中国成立后,日照抹画以新的内容、形式得到普及和发展。特别是“大跃进”时期,为了配合政府宣传,农民在农闲时于大街小巷、船头、炕头、中堂处涂画新时代生活内容的画面,形成独特风格,被称为“农民的画”。农民画以生活气息浓厚,色彩艳丽、线条粗壮、构图饱满,具有时代民风民俗为特点。1988年,日照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随后,十余次出国展出。新世纪以来,日照农民画作者进一步吸收日照抹画、剪纸、年画的特点,使日照农民画的民俗生活特点更加突出,艺术形式更加质朴、率真、丰富。日照现代民间绘画有着鲜明的特点:在色彩上,吸收了木版年画和民间刺绣的用色特点,厚重而不混浊;对比强烈而不刺眼;色彩单纯而不显单调,给人以色彩丰富、明快、艳丽的感觉,在表现形式上吸取了剪纸和汉画石刻的特点,使构图饱满、丰富,画面满而不塞、多而不乱,不讲透视、不重比例,以意造形,以形抒情,使画面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真挚的情感。
工艺刺绣品是日照市东港区的传统工艺品。民间妇女的手工绣品,注重图案、色泽、细密度的结合,表现图案千姿百态,或龙凤呈祥,或福禄寿禧……惟妙惟肖,成为婚嫁、童装、鞋垫等日常用品不可缺少的饰物。随着生活需求量的增大,绣品的需求日益增大,手工生产难以满足需求,机绣、电脑刺绣应运而生,产品种类也由单一的家庭消费品转变为宾馆、大酒店理想的饰用合一用品。东港区现有工艺刺绣企业十余处,个体(联合体)加工户1万余户。东港绣品选料考究、绣工精细,图案花纹布局合理,色彩丰富,自然景色浓,层次清晰,主体感强,为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所喜爱,饰品畅销日、美、德、英、加等国家和地区。
日照旅游景区
日照海滨风景
日照旅游资源丰富,素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近年来一直保持了一级大气、一类海水、饮用水合格率100%的环境优势;境内百公里的海岸线上有64公里的优质沙滩,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沿海仅存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这里既有新开发的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著名的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万平口海滨旅游区,还有号称“奇秀不减雁荡”的五莲山、“黄海小九寨”的九仙山、“江北第一竹”的竹洞天、莒县的浮来山风景区等。
“旅游富市”成效显著。实施“旅游富市”战略,日照市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全年新建、续健重点旅游项目120个,建成30个,完成投资165亿元。年内新增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7个、2a级景区7个,新增旅行社7家。年末全市共拥有a级景区64家,旅行社155家,星级酒店20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拥有省级旅游强县1个、强乡镇21个、特色村54个。拥有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园4个、省级12个、市级2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4处、省级9处,省级休闲垂钓示范基地4个、市级8个,精品露营地1处,滑雪场地3处,婚庆旅游基地4处。
日照旅游主要景点
日照奥林匹克水上公园(4a级景区) |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 |
五莲山风景区(4a级景区) | 万平口风景区(4a级景区) |
九仙山风景区(4a级景区) | 刘家湾赶海园(4a级景区) |
浮来山风景区(4a级景区) | 龙门崮风景区(3a级景区) |
竹洞天风景区(3a级景区) | 莒县沭河湿地公园(3a级景区) |
磴山寨风景区(3a级景区) | 御海湾生态茶园(2a级景区) |
大青山风景区(3a级景区) | 桃花岛风情园 |
东夷小镇 | 日照海洋公园 |
日照太公岛风景区 | 王家皂民俗旅游村 |
灯塔广场旅游风景区 | 日照黄海九寨沟风景区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8]
日照城市名片
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 国家卫生城市 |
联合国人居奖 |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 国家级园林城市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
中国人居环境奖 | 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
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创新奖 | 水上运动之都 |
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 世界清洁能源奖获得城市 |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 东陇海核心城市 |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 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
国家森林城市 | 2018畅游中国100城[9] |
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10] | 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11] |
2019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12]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13-16]
日照著名人物
姜太公 | 宋平 |
项橐 | 尹衍梁 |
吕母 | 丁肇中 |
刘勰 | 于洪恩 |
张行简 | 董力 |
焦竑 | 张恩照 |
安哲 | 叶金刚 |
王尽美 | 张鼎铭 |
丁惟汾 |
[17]
日照名优特产
日照石刻 | 蚕茧 | 西施舌 | 日照板栗 |
岚芹 | 沙绣 | 乌鱼蛋 | 岚山头虾皮 |
五莲樱桃 | 金钩虾米 | 日照对虾 | 花生 |
岚山豆腐 | 乌鱼干 | 京冬菜 | 莒县大姜 |
日照尧王醇 | 梭子蟹 | 日照绿茶 | 日照大竹蛏 |
银杏 | 扇贝 | 黑陶 | 松莪 |
日照苹果 | 文蛤 | 日照蓝莓 | 羊毛虾 |
日照煎饼 | 农民画 | 香椿 | 日照太阳饼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18]